学术成果
一、主要论文:
《基层法庭空间的塑造:从中国另类实践看》,《法律科学》2019年第4期,第20-30页
《“文学中的法律”与“作为文学的法律”的关系》,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17年第6期,第75-89页
《契约司法:一种可能的基层司法审判制度塑造》,《法学家》2016年第3期,第1-15页。(《社会科学文摘》2016年第5期,第75-77页,转载5000字)
《司法方法中的推理、管理、修辞与司法公正——以“要件审判九步法”为样本》,《法学》2015年第4期,第138-150页;
《多元法条主义》,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15年第1期,第124-140页。(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《法理学、法史学》2015年第4期,第124-140页。)
《马锡五审判方式的“可能”的运行逻辑:法律与文学》,《清华法学》2014年第4期,第82-102页;
《如何看待普通人‘旁观式’法律态度——卡夫卡法制文学的“历史主义”提示》,《清华法学》2013年第2期,第5-23页;
《判决书“附带”:以中国基层司法“法官后语”实践为主线》,《中国法学》2013年第1期;第144-159页;
《中国早期左翼法学的遗产——新型法条主义如何可能》,《中外法学》2011年第3期,第592-608页;
《司法日常话语的“文学化”——源自中国基层司法经验》,《中外法学》2010年第2期,第165-181页;
《“冤案”与司法活动——从卡夫卡《审判》看》,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10年第1期,第26-38页;
《司法决疑与“故事文学”利用——以〈威尼斯商人〉为样本》,《清华法学》,2008年第3期,第14-31页;
《历史比较的某些问题——关于近现代中西法律理论》,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,2007年第3期,第3-15页;
《“法律”字词的使用是怎样实践的?——在“康熙世界”和“孟德斯鸠世界”之间》,《清华法学》,2007年第3期,第5-27页;
《“法律”字词的使用、翻译的话语实践——集中于19世纪初期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》,《北方法学》,2007年第3期,第14-30页;
《怎样看待中国法学的“法条主义”》,《现代法学》,2007年第2期,第54-57页;
《走向什么司法模型——“宋鱼水经验”的理论分析》,《法律和社会科学》(第二辑)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7年,第50-102页;
《“法律”概念是怎样被使用的——在中西近现代话语交流中比较考察》,《政法论坛》2006年第3期,第39-52页;
《民国时期的“法学权威”——一个知识社会学的微观分析》,《比较法研究》2006年第1期,第20-35页;
《民国时期法学的“全球意义”——以三种法理知识生产为中心》,《法学》2006年第1期,第35-52页;
《近现代法律概念的语境分析——以奥斯丁和丘汉平为比较视点》,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06年第1期,第119-134页;
《法律为何简约,何为简约——爱波斯坦的〈简约法律的力量〉》,《环球法律评论》2005年第2期,第243-251页;
《中国法学期刊与法学研究》,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05年第1期,第16-17页;
《司法中的法律论证资源辨析:在“充分”上追问——基于一份终审裁定书》,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05年第1期,第
《西方法学理论的“中国表达”》,《政法论坛》2005年第1期,第35-48页;
《重新理解法律移植——从“历史”到“当下”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04年第5期,第24-36页;
“Historicist Approach to Legal Transplantation and Social Consensus Building”.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, vol.3,2004, pp.152-159.
《法学“科学主义”的困境——法学知识如何成为法律实践的组成部分》,《法学研究》2004年第3期,第27-38页;
《村学乡学——一种乡村制度的话语构建》,《天涯》2002年第6期,第44-48页;
《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》,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,2002年第3期,第3-15页;
《走进现实的法律生活——评〈送法下乡〉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02年第3期,第114-123页;
《重读奥斯丁的〈法理学的范围〉》,《环球法律评论》2002年第1期,第122-127页;
《西方法学中的“解构”运动》,《中外法学》2001年第5期,530-553页;
《“法律审判”背后的谱系》,《天涯》2001年第5期,第174-179页;
《法律科学?》,《天涯》2000年第4期,第27-31页;
《新书简评:〈中国法律教育之路〉》,《中外法学》2000年第2期,第252-254页;
《法理学的基本使命与作用》,《法学》2000年第2期,第4-6页;
《中国“法”概念理论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关系》,《清华法治论衡》第一辑,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0年,第60-86页;
《宪法修改与宪法解释的有益平衡》,《法学研究》1999年第5期,第158-159页;
《法治·分权·法律现代性的困惑》,《比较法研究》1999年第2期,第292-297页;
《法律解释·法律民主》,《天涯》1999年第4期,第37-41页;
《解读本土法律文化——评苏力的〈法治及其本土资源〉》,《二十一世纪》(香港)1999年第2期,第72-74页;
《美国人手里的牛津大学法理学教鞭——德沃金的法理学革命》,《比较法研究》1998年第3期,第331-335页;
《法律解释中的“大众话语”与“精英话语”——法律现代性引出的一个问题》,《比较法研究》1998年第1期,第31-47页;
《梳理法律的核心要素》,《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》(一),北京:伟德BETVLCTOR1946始于英国出版社,1998年;
《德沃金的“理论争论”说》,《外国法译评》1997年第3期,第22-31页;
《解读“法律争议”——德沃金法理学的一个视角》,《中山大学学报》(增刊)1997年第1期,第116-121页;
《法律的不确定性——美国现实主义法学述评》,《中山大学学报》(增刊)1996年,第198-202页;
《哈特法律概念理论的模式建构及其历史定位》,《比较法研究》1996年第4期,第337-350页;
《哈特司法理论评析》,《学术研究》1996年第2期,第33-36页;
《“法不禁止便自由”的重新审视》,《法律科学》1995年第5期,第8-12页;
《法律“强制力”观念的弱化——当代西方法理学的本体论变革》,《外国法译评》1995年第3期,第17-27页;
《产权在交易中的促进作用——经济分析法学关注的一个焦点》,《中山大学学报》1995年第3期,第39-44页;
《疑难案件中法律适用的理论与实践》,《比较法研究》1994年第3期,第307-317页;
《论身份性法律规范》,《学术研究》1993年第5期,第68-73页;
《略论法律适用中的疑难案件》,《中山大学学报》1993年第3期,第61-65页;
《阿尔诺的法律确证理论》,《外国法译评》1993年第3期
《描述性的法律概念和解释性的法律概念——哈特和德沃金的法律概念理论之争》,《中外法学》1992年 第3期,第17-23页;
《大陆法系、英美法系和我国司法解释方法比较》,《比较法研究》1989年第2期,第37-42页。
二、主要著作:
《法律与文学:以中国基层司法实践展开》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。
《法的历史实践:从康熙到路易十四》(修订版),北京: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。
《法律与文学:可能性及其研究方法》(译著),北京:伟德BETVLCTOR1946始于英国出版社2017年6月版
《法理学导论:实践的思维演绎》(修订版),北京:中国法制出版社,2016年11月版。
《司法的逻辑:实践中的方法与公正》,北京:中国法制出版社,2015年版
《古律寻义》,北京:中国法制出版社,2015年8月版。
《法学阅读》(精装版),北京:中国法制出版社,2015年9月版
《法律是什么》(精装版),北京:中国法制出版社,2015年版11月版。
《法理学的范围》(译著,第二版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3年。
《法学知识如何实践》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1年。
《西方法律思想导论——传说与学说》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10年。
《法律是什么》(修订版)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9年。
《中国法律思想导论:故事与观念》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8年。
《西窗法雨》(修订版)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8年。
《西方法律思想导论》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7年。
《有产阶级的法律》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7年。
《一种历史实践——近现代中西法概念理论比较研究》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7年。
《法理学导论》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5年。
《法学作业》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4年。
《简约法律的力量》(译著),北京:伟德BETVLCTOR1946始于英国出版社,2004年。
《西窗法雨》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3年。
《法理学的范围》(译著),北京:中国法制出版社,2002年。
《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》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1年。
《古律寻义》,北京:中国法制出版社,2000年。
《法律的隐喻》,广州:中山大学出版社,1999年。
《中国法学初步》,广州:广东人民出版社,1999年。
《西方法学初步》,广州:广东人民出版社,1998年。
《法律是什么》,北京:伟德BETVLCTOR1946始于英国出版社,1998年。
三、主要获奖:
伟德BETVLCTOR1946始于英国优秀教师奖(2015年)
钱端生法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(2014年)
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三等奖(2009年)
广东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(2007年)
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(2006年)
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(教材与)科研成果奖二等奖(2006年)
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(2005年)
中山大学文科优秀中青年学者(桐山奖)(2005年)
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(2003年)
司法部第一届全国法学(教材与)科研成果奖优秀奖(2002年)
四、报刊专栏:
“法律阅读”·《文汇报》2001年
“史案新说”·《法制日报》1999年-2000年
“古律寻义”·《南方周末》1997年-1998年
“西窗法雨”·《南方周末》1996年-1997年
“打官司秘笈”·《南方周末》1995年-1996年
五、主要随笔:
“民国法学家的‘一种生活’及其法学”,《书城》2005年第8期
“律师阅读什么?”,《中国律师》2005年第8期
“法学家在近现代”,《书城》2005年第3期,第62-63页
“从《水浒》的翻译看”,《清华法治论衡》第四辑,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
“政法实践的故事”,《南方周末》2004年4月1日D30版
“漂亮的书”,《南方周末》2004年5月13日D30版
“意识形态的分裂”,《法学家茶座》2004年第6期
“有产阶级的法律”,《法学家茶座》2003年第5期
“小额官司”,《中山大学法律评论》第1卷,北京: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
“公民,你有沉默权——域外沉默权一瞥”,《南风窗》1999年第9期
“读‘听来的故事’”,《广州文艺》1999年第6期
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,“法律与文学:可能性及其研究视角”(14JHQ008)(主持)2014年-2016年(已结项)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,“‘法律与文学’的意义——以中国基层司法实践为中心”(13BFX014)(2013)(主持)2013年-2016年(已结项)
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项目,“司法方法与司法公正”(2005SFB1002)(主持)2005年-2007年(已结项)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,“近现代中西法概念理论比较研究”( 02BFX003)(主持)2002年-2005年(已结项)